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 / 政务信息 / 绩效管理

让绩效更深度融入预算全过程

【信息来源:  信息时间:2017-05-25  阅读次数:】 【我要打印】 【关闭

信息来源:中国财经报

    在日前由中国财政学会绩效管理研究专业委员会举办的“中国预算绩效管理论坛2017———绩效预算与政府治理专题研讨会”上,财政部预算司副司长王克冰提出,要站在更高层面进行思考,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向深度和广度推进。

  王克冰表示,近年来,财政部致力于从两方面推进预算绩效管理:一方面推进制度建设,发布了绩效目标、绩效评价、指标体系等一系列文件;另一方面推动政策落地,使政策在应用中发挥成效。这些措施不仅效果显著,还彰显了财政部在推动绩效管理方面的决心和信心。

  他认为,当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已经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:做实绩效目标,实现了绩效目标管理的全覆盖;对水利部、银监会、审计署等15个部门启动了绩效执行监控;对25项重点民生政策和重点专项开展重点评估,涉及资金3000多亿元。此外,还推动各部门开展绩效自评,并实现了绩效的全面公开。

  “然而,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化,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或将显现。”王克冰说,尤其是当前财政收入进入中低速增长时代,短时期内支出刚性很难扭转,面对较为突出的财政收支矛盾,需要继续挖潜,让绩效更加深度地融入到编制和执行环节。

  他表示,前瞻未来,需要从五大方面进一步推进预算绩效管理:一是推动绩效管理更深度地融入到预算的全过程,扭转一些部门“重分配、轻管理”的固化思维;二是解决地区之间预算绩效水平层次不齐的现象;三是规范并创新绩效管理的技术手段和方式方法;四是加强多方协调,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;五是进一步健全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机制,包括事前、事中、事后的评价和绩效目标标准化的管理。

  在王克冰看来,不仅要站在财政预算的角度谈预算绩效管理,还应该使其与整个政府治理联系起来。近年来我国政府提出的简政放权、放管结合、优化服务协同推进的放管服三管齐下要求,就是提高政府绩效的一个重大举措。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,而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对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认为,预算绩效管理进入新阶段有三个新特征。一是预算绩效管理步入了法制化轨道,从编制、执行到监督的范围都写入了预算法,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。二是绩效管理资金的覆盖面拓展。从只包括一般公共预算资金里的一部分项目支出,拓展到目前涵盖专项转移支付资金。三是绩效管理进入了公开阶段。

  关于预算绩效需要解决的问题,白景明谈到,一是工作程度参差不齐。具体来说,有必要继续扩大资金的覆盖范围,包括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等,最终都应该纳入绩效管理。二是要建立激励和执行的相融机制,要和整体的预算管理结合起来。三是技术手段要完善。包括指标、标准等这些问题都需要研究,在推进共性化的指标的同时,也要研究个性化指标。

    (作者 齐小乎)

附件下载: